中国沪商汇集团

带你品赏时大彬精品力作,感受明砂魅力

分享到:

时大彬,字少山,也称时彬、大彬,是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的,紫砂陶艺大师,被誉为“千载一时”。

时大彬对紫砂壶艺最大的贡献是重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成型方式,即“打身筒”和“镶身筒”的技法。他也是运用五色共生矿料制作五色共生壶的开山鼻祖。

时大彬处于紫砂工艺从简到精,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承前启后时期,他前期做大壶,在娄东与陈继儒等著名文人交游后,受文人饮茶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影响改制小壶。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彬的大壶。

时大彬前期大壶作品,发现较少;中后期小壶作品比较多,包括传世、出土、文献记载等的数量都不少,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大彬中后期的作品。

一、国内博物馆时大彬紫砂壶


▲三足如意壶 无锡市文物管理所

1984年在无锡甘露乡,明崇祯2年华师伊(涵莪)墓出土,他是明代有名的华老太师,华察的孙子。


▲ 鼎足盖圆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

1987年7月,福建省漳浦县,盘驼乡通坑村,明万历38年,户、工二部侍郎卢维祯墓出土。

▲圆壶 山西省晋城博物馆

底款“丁未夏日 时大彬制”

1987年5月,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,大阳镇陡坡村,明崇祯5年张光奎墓出土。



▲六方壶 扬州市博物馆

1968年江苏省江都县,丁沟乡红飞村郑王庄,明万历44年曹氏墓出土。


▲菊瓣壶 柳州博物馆


▲印包方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

壶底刻有“墨林堂大彬”五字楷书款。“墨林堂”是明代收藏家项子京的斋名,此壶是大彬专为藏家所制,故既有藏家斋号,又有作者的名款。

与印包方壶类似的还有一件龙凤印包壶



▲僧帽壶 壶底刻有“万历丁酉年时大彬制”九字

香港茶具文物馆

大彬制另一种形式的高僧帽壶为:


▲僧帽壶 壶底刻有“丛桂山馆大彬”六字

“丛桂山馆”是藏家的斋号。


▲时大彬 虚扁壶 上海博物馆藏品

刻有“源远堂藏、大彬制”七字


▲提梁壶 南京博物院

刻楷书“大彬”二字, 另铃篆书阴文“天香阁”小方印,为藏壶者之铭记。

二、国外博物馆时大彬紫砂壶



▲梅花壶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梅花壶


▲瓜棱壶 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

三、拍卖会等大彬壶


▲圈钮壶


▲朱泥扁圆壶


▲六瓣梅花壶


▲高身圆筒壶

明代通用楷书款,大彬壶的刻款,早年多先书后刻,后可直接以刀代笔,刚劲有力。所书内容有人名款、人名加纪年款等。到了清代,名家制壶又有了钤印款。


上一篇:沪商汇总裁联盟-公益“奈人寻味”
下一篇:苏州凤凰寺2019年祈福法会、祈福国泰民安